人生在世,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。
到了中年,經歷過前半生的起起伏伏,也見識了人生百態。
身上的責任越來越重,遇到的事情也越來越多。
要想人生下半場,若想過得輕鬆自在,需要懂得這四種智慧。
任難任之事,要有力而無氣。
這句話的意思是:當承擔那些難以處理的事情時,需要的是力量而不是陣勢;
古人雲:
「天不言自高,地不言自厚。」
一個成熟的人,面對難以控制的情況時,即便有七分把握,也只說三分把握。
遇事不說絕對,是一種智慧。
老話常說:
「稻熟低穗,人熟低聲。」
越優秀的人,越懂得有力而無氣。
周宣王很喜歡鬥雞,聽說有一個叫紀渻(shěng)子的鬥雞高手,就請他來給自己訓練鬥雞。
十天后,周宣王問:
「我的鬥雞怎麼樣了,訓練好了沒?」
紀渻子答:
「還不行,你看它表面上驕傲得不得了,內在卻又虛浮不堪,這樣的雞放出去就得打敗仗。」
又過了十天,周宣王來問:
「怎麼樣,鬥雞現在可以了嗎?」
紀渻子答:
「還是不行,聽見響聲就叫,看見影子就跳,太過浮躁了。」
又過了十天,周宣王再問,紀渻子依然搖頭:
「還是不行,仍然是鬥志昂揚,眼神銳利,意氣太過強盛了。」
最後,又過了十天,周宣王又來問,紀渻子說:
「現在就差不多可以了。別的雞即使打鳴挑釁,它也不會有什麼變化,看上去像木雞一樣。
這樣的雞才厲害啊,別的雞沒有敢于應戰的,看到它掉頭就逃跑了。」
《菜根譚》中說:
「伏久者,飛必高。開先者,謝獨早。」
有的人,看起來很有氣勢,到了關鍵時刻,就亂了陣腳。
有的人,懂得隱忍,遇事不慌不忙,謀定而後動。
真正成熟的人,面對任何情況都能不卑不亢,始終保持低調。
處難處之人,要有知而無言。
這句話的意思是:相處那些難以相處的人們,要具備智慧而不要多說話。
生活中,我們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,有高尚的君子,也會遇見陰險狡詐的小人。
與小人相處時,應時時提防陰謀詭計,有些事放在心裡,不要輕易說出來。
《紅樓夢》裡有這樣一句話:
「世事洞明皆學問,人情練達即文章。」
書中大量描寫了富貴人家日常生活中的人際交往,婦女之間的勾心鬥角,也描寫了許多缺乏智慧的人的悲劇命運。
說起王熙鳳,在腦海中的第一印象,她是一個心狠手辣、阿諛奉承、勾心鬥角的精明人。
賈府裡不少人都吃過她的虧,許多人敢怒不敢言。
薛寶釵過生日時,賈母特意為她設宴演戲。
王熙鳳突然說:
「那戲子像一個人,你們能看出來是誰嗎?」
寶釵心裡知道,便只一笑不肯說。
寶玉也猜著了,也不敢說。
唯獨口直心快的史湘玉說了出來:
「看著倒像黛玉妹妹的模樣。」
在古代,戲子身份卑微,林黛玉又是一個心氣兒高的大家閨秀。
所以,大家都閉口不說,唯有史湘雲說出「像林黛玉」,結果引起好大一場不愉快。
賈母最疼愛賈寶玉和林黛玉,可史湘玉卻常常說林黛玉的短處。
自此以後,賈母便不想讓史湘玉來賈府了。
有一次,賈寶玉要去接史湘雲來府裡玩,賈母說今天太晚了,明天再去接。
第二天,被賈寶玉接來的史湘雲,賈母還直接問她是在這裡住下還是直接回家,若以前肯定會說,就住下吧。
史湘玉便是上了王熙鳳的當,才使得賈母疏遠她。
古人言:
「莫說他人短與長,說來說去自遭殃。」
有智慧的人,與小人相處時,能常常清醒,做到知而無言。
行難行之道,要有信而無懼。
這句話的意思是:走那些難走的道路時,不要有畏懼,應該要有信心。
人生于世,就像船在大海上航行,時而會風平浪靜,時而會驚濤駭浪。
面對逆境,有的人選擇退縮,有的人選擇迎難而上。
在心理學上有這樣一個概念:yes宇宙,只要你全心全意的思考並相信,宇宙給你的回答一定是「yes」。
無論面臨何種困境,只要肯迎難而上,問題就一定能解決。
看過一個故事:
幾位航海系學生在一艘航行遠洋的貨船上實習時,遇到了颱風天氣。
巨浪滔天,拍打得貨船搖擺不定,學生們沒見過這樣的場面,十分害怕。
這時,老船長卻顯得十分淡定。
他告訴學生們:
「航行出海,遇到颱風天氣是再平常不過的事。
這時,要第一時間關緊門窗,然後調整強有力的速度迎向颱風,這樣才有機會脫離颱風的威脅。」
有學生不解地問:
「難道不能掉頭,或是想辦法繞過它嗎?」
老船長聽完,笑了笑,接著說:
「你想掉頭,但是行船的速度不可能快過颱風;
你轉彎繞開它,去船的側面迎向了颱風,巨浪一卷,船也就翻了。」
人生也是如此,逆境時,總想著逃避是沒用的,唯有在難中堅守,才能長風破浪會有時。
彭端淑在《為學》中說:
「天下事有難易乎?為之,則難者亦易矣;不為,則易者亦難矣。」
這句話的意思是:天下有難事和易事嗎?只要去做,再難的事也會變得容易;如果不去做,再簡單的小事也變得困難。
當我們遭遇挫折與不如意時,相信自己一定行,才能有柳暗花明的一天。
內心強大的人,活得澄澈通明,明確自己的目標,心無旁騖地持之以恆。
忍難忍之苦,要有容而無怨。
這句話的意思是:忍耐那些難以忍耐的苦,要試著包容而不是抱怨。
英國作家薩克雷說:
「生活就是一面鏡子,你笑,它也笑;你哭,它也哭。」
世上沒有絕望的處境,只有對處境絕望的人。
生活絕不是你活成的樣子,而是你記住的樣子。
很多人都喜歡汪曾祺的幽默、豁達,因為他的書中總是記錄了生活的美好。
但他也有一段不為人知的辛酸往事。
中年落難的他,曾在各地輾轉飄零,他過了暗淡無光的十年。
當過博物館辦事員,寫過劇本,也在作家老舍、趙樹理手下打過雜……
下放農村改造期間,當時已年近四十的汪曾祺,扛過麻袋、掃過豬圈、挑過大糞,把前半生落下的髒活、累活,都給撿回來了。
有人曾經問過他:
「那些年是怎麼熬過來的?」
他的答案很簡單,就四個字:
「隨遇而安。」
身處逆境,他卻能把那些悲傷與遺憾,化為生活中的樂趣。
他曾用了整整一年的時間,畫了一套《中國馬鈴薯圖譜》,還樂呵呵跟別人炫耀自己「畫了多少馬鈴薯,就吃了多少馬鈴薯」,說:
「這世上絕對沒有人,比我吃過的馬鈴薯種類更多了。」
他不止一次跟人說過,有了這一遭經歷簡直三生有幸,否則他這一生就更加平淡了。
他把這些經歷當做了自己的寫作和繪畫素材,才有了《受戒》,才有了《異稟》《大淖記事》《黃油烙餅》等等名篇的誕生。
海明威在《永別了,武器》中說:
「生活總是讓我們遍體鱗傷,但到後來,那些受傷的地方,一定會變成我們最強壯的地方。」
汪曾祺一生經歷了許多苦難和挫折,受過各種不公正待遇,儘管如此仍能咽下苦難,只談人間的美好和溫暖。
一個人最大的格局,是能將不好的事物化為自我奮鬥的動力,始終保持樂觀的心態。
漁夫在不能捕魚的日子,會選擇修補他的網。
有格局的人能以一顆淡泊平常的心,來面對生活的陰晴雨雪。
木心有句話說得特別好:
「真正的成熟是你在經歷過太多事情後,依然能夠將內心與這個世界進行剝離。享受人生而不沉湎,歷經蒼涼而不消極。」
人生路上,多的是不公與磨難。
任難任之事,有力而無氣,懂得沉澱蟄伏;
處難處之人,有知而無言,方能明哲保身;
行難行之道,有信而無懼,人生方能遼闊;
忍難忍之苦,有容而無怨,便覺處處可愛。
願你我都能在人生的每個階段,尋得不同的風景,不亂于心,不困于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