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毛曾說過:
「不要害怕拒絕別人,因為當一個人開口提出要求的時候,他的心裡根本預備好了兩種答案,所以你給他任何一種答案,都是在他意料之中的。」
拒絕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,我們永遠都有這份權利。
幫人的方法有千百種,拒絕的方法也有千百種。
可還是有很多人沒有底線的一次次答應,到頭來發現自己的生活變得一塌糊塗。
不懂拒絕,是對自己的一種內耗。
畢淑敏在《行使拒絕權》中說:
「不拒絕那本該被拒絕的事物,就像菜花狀的癌腫,蓬蓬勃勃地生長著,浸潤著,侵襲我們的生命,一天比一天更加難以救治。」
正是因為沒有拒絕別人,才讓自己一天天被消耗。
你是否也有這樣的經歷:別人約你去吃飯,去還是不去?不去的話,顯得自己有點不近人情,可去的話,又不知道說什麼,坐在那裡尬聊,太煎熬。
到最後對自己說:
「算了,煎熬就煎熬,還是答應他吧。」
你打算週末去爬山放鬆一下,結果別人找你幫忙,你明明想拒絕,但是礙于面子,覺得不答應他,自己有點不夠意思,會傷了彼此的感情。
每天忙碌于別人的事情,又不知該如何拒絕,讓自己苦不堪言。
如果某件事情沒辦好,對方冷冰冰、失望的語氣,會讓你一下子跌入谷底。
就會變得糾結,胡思亂想,過度解讀朋友「話裡話外」的意思。
這種反復糾結和過度解讀的想法會一點一點地消耗你的能量。
不善于拒絕別人的人,活得都很累,因為精力和時間在他糾結是否拒絕時消耗殆盡。
面對那些本該拒絕的事物時,選擇曲意迎合,最後受傷的只有自己。
嚴歌苓在《陸犯焉識》中寫道:
「心太軟的人,快樂是不容易的,別人傷害他或他傷害別人,都會讓他在心裡病一場。」
幫人是情分,不幫是本分,當我們拒絕時,也無須愧疚。
唯有堅守住自己的底線,寧願做個無情的人,也不要讓自己的善良被別人利用。
「拒絕別人」是我們停止自我消耗最重要的一步。
白岩松曾說:
「為什麼別人越來越不把你當一回事,因為你太好說話,什麼事情,一找你就答應,什麼東西,一要你就給。」
生活中我們委屈、為難自己也要滿足別人的要求。
是因為我們被別人的期待捆綁,把別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,忽略了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。
蔡康永曾經在採訪中說:
「其實我是鼓勵大家做一個比較冷淡的人,我不認為過于溫暖,是一個跟別人維持良好關係的立場,如果被溫暖兩個字給綁住,就更吃力。」
因為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人都懂得知恩圖報,不是所有人都會珍惜你的付出。
多數人只是利用你的傻和善良,滿足自己的私欲。
讀者南方在後臺留言說:
「我在宿舍裡,就像一個老好人,上課代簽、平時帶飯、室友有問題就找我,而我也是有求必應。」
平日裡,大家相處起來像姐妹一樣。
可昨天室友和我鬧翻了,室友想讓我幫她去頂一門課。
可我要備考英語六級,所以拒絕了她。
我想不通,我從大一到現在為她做了那麼多,如今因為這一件小事就翻臉不認人。
沒有底線的接受別人的要求,註定沒有一個好結局。
有時我們不拒絕,是因為害怕拒絕會影響到自己和對方的感情。
就像太宰治在《人間失格》裡說的那樣:
「我害怕一旦拒絕別人,便會在彼此心裡留下永遠無法癒合的裂痕。」
可時間久了才明白靠委屈自己換來的感情並不能長久。
蔣方舟曾說:
「真正能夠欣賞到你的人,永遠欣賞的是你驕傲的樣子,而不是你故作謙卑和故作討喜的樣子。」
與其小心翼翼地維護這段關係,不如勇敢拒絕,好好愛自己。
那些因為被拒絕,就和我們絕交的人,是早晚要失去的人。
給自己留一條底線,關係再好,也不可逾越。
只有拒絕別人的無理要求,才能更好地愛自己。
佛洛德說:
「任何關係中,我們都要敢于用憤怒和拒絕守住自己的底線。」
只有守住自己的底線,才能經營好自己的人生。
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很多消耗我們的人,如果不拒絕,就會被他們徹底拖垮。
正如王小波所說:
「善良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錯誤的善良,不會給他人帶來天堂,只會拖累你掉進地獄。」
常常拒絕別人,才能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做自己的事。
錢鐘書成名後,有很多人都慕名拜訪,想要一睹真容,可不管來訪者是何人,他總是閉門不見。
有一個頗有身份的大人物,想去拜訪他。
深知他不喜見人的脾性,特意在大年初二那天,提著禮品上門。
大過年的,有人上門拜年,本來也是喜慶之事,更何況這人來頭不小。
可還未等那人邁進門,錢鐘書就隔著門縫,探出頭來婉拒道:
「謝謝!我很忙!我很忙!謝謝!謝謝!」
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來華訪問時想見錢鐘書,他說:
「跟她不是一路人,見了面沒話說!」
錢鐘書不喜與陌生人交談,也幾乎不願參加應酬,其實原因很簡單。
在他看來,不必找些不三不四的人,說些不痛不癢的話。
與其在應酬上浪費生命,不如把時間花在自己想做的事上。
他更願意與楊絳、女兒女婿待在家裡,各自占一個角落埋頭看書。
拒絕別人對自己過多的打擾,把節省下來的時間和情感都投入在了創作當中。
這才有了《管錐編》的出現。
當我們勇敢拒絕時,才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,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。
人生苦短,我們得學會拒絕,只有這樣才能在兵荒馬亂的生活裡,活出最快意的人生。
懂得拒絕的人,人生才能不糾結,餘生清醒而坦然。
作家陸琪說:
「大家都以為,幫人才有力量,而實際上,拒絕是一件更有力量的事情。學會拒絕,人們才知道你的底線,才明白,哪裡是可以欺負你的,哪裡不可以。」
捨不得拒絕別人,到最後受傷的是自己。
人生是自己的,懂得拒絕,不為討好別人而活。
生活本就不易,願你我都能敢于說「不」,活出真正的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