廖一梅有句經典語錄:
「每個人都很孤獨。在我們的一生中,遇到愛,遇到性,都不稀罕,稀罕的是遇到瞭解。」
相愛容易相處難,久處的基礎是愛,而愛的基礎是懂得。
唯有懂得,才能長遠。
被人懂的感覺,是什麼樣的?
知乎有這樣一個高贊回答:
「大概就是你以為只有你自己,蜷縮在看不見光的地方,而他提著燈來找你,對你說,我可以坐在你旁邊嗎?」
懂你的人,會以你需要的方式愛你,付出一百分的真心,讓你感受到兩百分的愛意;
而不懂你的人,會以他們自己的方式愛你,付出一百分的真心,你只能感受到五十分的珍惜。
楊絳和錢鐘書這對才子佳人的愛情故事,一直為人稱道。
一次,楊絳給錢鐘書寄去書信一封,一張紙上只寫了一個字:慫。
錢鐘書回了信,一張紙上也只寫了一個字:您。
楊絳收到回信後,被信裡的內容感動落淚。
原來,「慫」的繁體字是「慫」,意思是問錢鐘書心裡面有幾個人。
錢鐘書回了一個「您」字,意思是說:「我的心上只有你一個人。」
這可能就是與懂你的人,「心有靈犀一點通」的感動與浪漫吧。
因為愛你,就是給你,你想要的愛。
《國境以南,太陽以西》裡的初君久久凝視著島本的舊相片。
「怎麼看得那麼專心。」
島本問,
「我已經二十多年沒見到你了,想填補那段空白,哪怕一點點也好」
初君答道。
想懂你的人,才是真正對你上心的人。
他不會錯過你的未來,會參與你的現在,連你的過去也想要瞭解。
對你的舊照片入神,是因為想要觸摸到你以前的歲月,想早一點遇見你,保護你,懂得你。
想懂你的人,是內心對你有了波瀾的人。
你的每一句話,在他耳中,都像百靈鳥叫一樣,悠揚,溫柔,令人愉悅。
懂得,是一種默契,是一種包容,是生命中相互的理解和守候。
人人都說成長孤立無援,要學會獨當一面。
所以我們總是在一次次失望與沮喪中催促自己成長,把堅強當成偽裝。
這世上,告訴你「堅強點」的人很多,肯抱抱你說 「可以哭」的人卻很少。
你感覺孤獨,恐怕不是沒人陪,而是沒人懂。
最好的愛情,大概就是有一個人,能懂得你的沉默不說。
當所有人都關心你飛得高不高時,只有他,關心你飛得累不累。
著名女作家瑪格麗特·杜拉斯說:
「愛之于我,不是肌膚之親,不是一蔬一飯,它是一種不死的欲望,是疲憊生活中的英雄夢想。」
得到愛容易,得到理解卻難,有時,人需要的不是物質的富有,而是心靈的慰籍。
《查令十字街84號》,一經發售立刻被翻譯成十種語言,風靡全球。
書裡講述了優雅的英國紳士弗蘭克,與率真可愛的美國小姐海蓮。
互相通信整整二十年,卻終生未曾謀面的故事。
在弗蘭克生前的最後一封信件中,他在角落寫下了一句「想念你」。
這位紳士終此一生,只透露出這一絲輕輕柔柔的曖昧,為他和海蓮的今世作別。
這位紳士將海蓮視為靈魂伴侶,但整整二十年來,他沒有追求過海蓮,也未曾有過背叛婚姻的念頭。
因為懂得,所以從不敷衍,絕不怠慢;因為懂得,所以溫柔包容,恪守底線。
他們的感情不圓滿,卻足夠純粹,發乎情,止乎禮。
如今,查令十字街84號的舊書店也變成了英國最著名的「朝聖」地之一,
仿佛你走進那裡,就是一句無聲的信號:我的靈魂在等待一份共鳴。
歲月靜好,好不過能有個人知你冷暖,懂你悲歡。
山河遠闊,人間煙火,只有懂你的人,才配得上你的餘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