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看過一項科學研究報導:一個人每天接受的資訊有34G,是一個人一生所能處理的資訊的1/6。
也就是說,我們每天都在超負荷地接受資訊,如果沒有足夠的遮罩力過濾掉無用資訊,它們就會在大腦裡堆積,影響我們的正常生活。
生活中,人與人相處也是如此。
不是所有人都值得我們浪費時間和精力爭辯的。
當我們提高自己的遮罩力,遮罩掉那些垃圾資訊,才能把有限的精力用于提升自我。
一個人遮罩力的高低,也決定了人生的高度。
01在意別人的看法,亂了自己的生活
遮罩力是指:一個人排除負面資訊,遮罩掉次要、無效資訊的能力。
如果不把認知錨定在一定范圍,知識和視野的橫向擴展就會變成隨時耗散的擴展。
在這個資訊爆炸的互聯網時代,一個人對資訊的遮罩力、刪除力變得越來越重要。
生活中,我們經常會遇到別人的質疑,聽到一些閒言碎語。
這些質疑和閒言碎語何嘗不是一種垃圾資訊呢?
聰明的人,懂得遮罩別人的評價與看法。
周國平說:
「我從不在乎別人如何評價我,因為我知道自己是怎麼回事,如果一個人對自己是沒有把握的,就很容易在乎別人的看法了。」
如果我們總是在意別人的看法,把別人的話放在心上,自己的生活就會變得一團糟。
有一個家喻戶曉的公案。
一個武士來到寺院,向白隱禪師請教:
「請您告訴我,真的有地獄和天堂嗎?」
白隱禪師問他:
「你是做什麼的?」
武士答:
「我是一名武士。」
白隱聽後笑道:
「哪個主人沒有腦殼,請你這個邋裡邋遢、鼠頭鼠腦,像個乞丐一樣的人當保鏢!」
武士從腰間拔出寶劍,就要朝禪師的脖子上砍去。
只見白隱禪師穩穩地坐在蒲團上,從容地說:
「此乃地獄!」
武士猛然一驚,然後若有所悟,連忙丟棄佩劍,雙手合十,向禪師磕頭道歉。
白隱禪師微笑著說:
「此乃天堂!」
嘴長在別人身上,他人的惡意詆毀,我們阻止不了,但我們有能力遮罩。
村上春樹在《挪威的森林》中說:
「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麼說,你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確的。
不論全世界所有人怎麼看,你都不該因此打亂自己的節奏。」
唯有遮罩外界的垃圾資訊,才能活在自己的世界,聆聽到靈魂深處的聲音。
提高自己的遮罩力,讓生活更簡單。
02遮罩別人,才能做好自己
三毛在散文《簡單》中寫道:
「我們不肯探索自己本身的價值,我們過分看重他人在自己生命裡的參與,過分在意別人的評價。」
生活是屬于自己的,別人的竊竊私語,無須放在心上。
懂得遮罩別人的看法,才能做好自己,掌控好自己的人生。
林清玄也曾說:
「我要開花,是為了完成作為一株花的莊嚴生命,不管你們怎麼看我,我都要開花!」
遮罩別人的看法,是對自己的一種熱愛。
只有熱愛自己,才能在平淡的生活中,挖掘到極致的美好。
《莊子》裡有一個叫士成綺的人,是一位自認為學識廣博的讀書人士,聽到別人常常誇讚老子的智慧,于是跋山涉水走了一百多天路,只為見老子一面。
當他費了很大的力好不容易來到老子住處,卻看到如同老鼠洞一般雜亂不堪的屋子。
于是特別氣憤地對老子說:
「我常常聽別人誇讚你是有大智慧的聖人,千里迢迢走了那麼遠的路,來拜訪你,卻發現你連屋子都不打掃,太糟糕了....「
士成綺隨後就特別生氣地走了,老子只是面帶微笑地送他離開。
第二天士成綺覺得自己錯了,說的話有些過分,于是回來跟老子道歉。
這時老子平靜地說道:
「你罵我是牛,是馬,是老鼠,又有什麼關係呢?你說我是牛,我就是了嗎?
無論你說什麼,都不會影響我,也不會改變我。」
與其小心翼翼地在乎別人的看法,不如遵從本心,做好自己。
莊子曾說:
「舉世譽之而不加勸,舉世非之而不加沮。」
全世界認為我做得好,我也不更加勤勉;全世界說我做得不好,我也不沮喪。
當我們能夠遮罩外界的干擾熱愛自己時,我們的人生會如同即將綻放的花兒一樣美麗動人;如同天上的行雲,地上的流水一樣暢快自然。
與其偽裝自己,迎合他人,不如遵從本心,成全自己。
03專注自己的生活,才能成功
古人言:
「巧廚難烹百人餐,一人難如千人願。」
人生在世,眾口難調,我們沒辦法讓所有人都滿意。
沒有人能做到面面俱到,也沒有不被議論的事。
韓寒在《寫給每一個自己》寫道:
「盡我所能,向在乎我的人創造各種東西,絕不向厭惡我的人解釋這是個什麼東西。
人這輩子,不過三萬多天,與其將時間花在向別人解釋上,不如靜靜提升自己,讓時間為自己驗證。」
很多時候,我們只需要做好自己,問心無愧就好了。
錢鐘書的小說《圍城》改編成電視劇,火遍大江南北。
許多人慕名而來,想要一睹錢鐘書的風采。
但錢鐘書不喜社交,也不願參加應酬。
不管來訪者是何人,他總是閉門不見。
錢鐘書也從不做壽,在他八十歲生日時,家中的電話鈴聲不絕于耳,學士通人,親朋好友,機關團體,紛紛要給他祝壽。
他早已有言在先:
「不必花些不明不白的錢,找些不三不四的人,說些不痛不癢的話。」
對于錢鐘書一律閉門謝客的做法,讓有些人心生不滿。
有人故意詆毀說:
「錢鐘書太驕傲了,裝清高,是一個沽名釣譽的偽君子。」
錢鐘書面對外界的流言蜚語,一笑置之。
與其與別人爭執浪費生命,不如專注自己的生活,把時間花在自己想做的事上。
林肯就曾說過:
「任何決心有所成就的人,決不肯在私人爭辯中耗費時間。」
正是因為錢鐘書的遮罩力,才能讓他有更多的精力去創作新的作品。
唯有時時遮罩他人,才能讓自己的生活保持清淨。
畢淑敏在《謊言三葉草》裡告訴我們:
「唯有求得生命的本真,對自己真實,才能在平凡裡光芒萬丈。」
在這個苦樂參半的世界,我們沒有充足的精力去解決遇到的所有瑣事。
內心強大的人,都會遮罩垃圾資訊,過濾掉外界的干擾,專注于自己的生活。
不必強求所有人的理解,走好自己的路,人生自會豁然開朗。
願你我在人生路上,都能懂得遮罩別人的干擾,享受一段屬于自己的曼妙的旅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