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理學上有個吸引力法則:一個人身邊的一切,都是由他內心的想法和特質吸引而來。
生活中,我們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,我們一邊遇見,一邊別離。
那些留下的人都是被我們吸引而來的。
我們是怎樣的人,就會遇見怎樣的人,就會遇見什麼樣的生活。
01未見其人,先觀其友
古人言:
「未見其人,先觀其友。」
因為人是一種社會性動物,當我們和身邊的人交往時,會接收到從他的愛好、習慣、三觀等等方面映射出的能量。
這些能量,有積極向上的,也有消極負面的。
孔子說:
「與善人居,如入芝蘭之室,久而不聞其香,即與之化矣。
與不善人居,如入鮑魚之肆,久而不聞其臭,亦與之化矣。」
這句話的意思是:
我們與正直善良的人在一起,就像行走在滿是香氣的屋子裡,自己不知不覺中自己也沾染了香氣;
與狡猾冷酷的人在一起,就像走進了賣鹹魚的屋子,只會惹得一身臭味。
我們和什麼樣的人相處,就會變成什麼樣。
超級演說家冠軍劉媛媛曾在書中,分享了她一個朋友的故事。
這位朋友,畢業于北京知名傳媒院校,依照她的學歷和資歷,是可以留在北京,選擇一份不錯的工作,未來也前途無限。
可朋友在畢業後,卻選擇離開北京,回到老家,在老家的地方台做了一位編導。
朋友解釋說:
「人才少的地方容易出頭,我寧願在水淺的地方當大哥,也不願意在水深的地方當小弟。
寧當雞頭,不當鳳尾嘛。」
隨著時間的推移,朋友慢慢開始後悔曾經做出的這個決定。
因為她發現,身邊的人大都安于現狀,每天都過得波瀾不驚,今天和昨天一樣,明天也和今天這樣。
長期待在這樣的環境裡,朋友身上的銳氣和志氣也就被磨滅掉了。
反倒是劉媛媛留在北京,每天都會遇到各種優秀的人,和他們打交道,會學到很多東西。
作家韓寒曾說:
「一個人能走多遠,要看他有誰同行;一個人有多優秀,要看他有誰指點;一個人有多成功,要看他與誰相伴。」
和優秀的人在一起,他積極向上的態度、做事的認真,包括好的習慣都會影響到我們,慢慢地我們自己也會成為一個更好的人。
而和消極的人在一起,我們時時刻刻都會受到他的影響。
我們選擇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,就變得非常的重要。
02路直有人走,人直有人交
我們和一個人交往,最看重的是一個人的人品如何。
李開複曾說過這樣一段話:
「我把人品排在人才所有素質的第一位,超過了智慧,創新,情商,激情等。
我認為一個人的人品如果有問題,這個人就不值得一個公司去考慮雇傭他。」
仔細想想,深以為然。
一個人的能力、技術、學歷,都可以通過學習提升,可若是人品素質不過關,沒有人願意與他同行。
我們想結交一些好朋友,首先需要我們成為一個值得結交的人,因為交往是一個雙向的選擇。
就像老話說:
「路直有人走,人直有人交。」
看過這樣一個故事:
明末清初,才華橫溢的顧貞觀在京城嶄露頭角,顧貞觀淡泊名利,從不攀附權貴。
然而有一段時間,他卻一反常態,連日奔走于各大權貴之門。
顧貞觀一直擔心被關在甯古塔的吳兆騫的安危,四處奔波正是為了解救好友吳兆騫
然而即使是吳兆騫昔日的心腹之交,因為害怕被牽連,一個個都袖手旁觀、避之唯恐不及。
只有顧貞觀四處奔走,卻到處碰壁、一籌莫展。
納蘭容若被顧貞觀有情有義、與朋友患難與共的赤誠之心所感動,于是說服父親親自向皇上說情,最終得以救出顧貞觀吳兆騫。
在朋友窮困潦倒之時,顧貞觀依舊時時牽掛,竭盡全力地幫助好友。
納蘭容若正是看中了顧貞觀的人品,內心也自然而然地信任他的為人,所以願意在他孤立無助之時出手相幫,並跟他成為一生的知己。
老話常說:
「唯有德者可以其力,唯有人品可立一世。」
當我們擁有一個好人品時,待人真誠,才會遇到值得我們交往的人。
當生活充斥著謊言和勾心鬥角時,唯有人品能閃閃發光。
只有種下梧桐樹,才能引得鳳凰來。
一個好的人品是我們的財富,也是我們的一輩子的閃光點,吸引著生命中的貴人前來。
03好的關係,久于真心
人海茫茫,我們經歷了太多逢場作戲,見過了太多虛情假意。
唯有真心待人,才會被溫柔以待;若是虛情假意,只會各奔東西。
人與人之間最長久的關係,都是以心換心。
《莊子·漁夫》中有這樣一句話:
「真者,精誠之至也,不精不誠,不能動人。」
唯有付出一顆真心,才能收穫別人的真情。
俞敏洪剛創立新東方時,急需大批人才保駕護航。
他想到了自己以前的同學,特意跑到美國請他們幫忙。
沒想到同學們,二話不說就答應了,有錢的出錢,有力的出力。
他們坦言道:
「就憑著大學時期,你為我們打了四年水,掃了四年地,我們必無條件信任你。」
原來,在北大念書的時候,他每天都會自發打掃宿舍衛生,主動幫同學們打水打飯,毫無怨言。
同窗四年,他們感受到俞敏洪的真心,才會義無反顧地伸出援手。
因為真心相處,才能長情度餘生。
蘇芩曾寫道:
「跟誰在一起舒服就和誰在一起。能入我心者,我待以君王,不入我心者,不屑敷衍。」
兩個人的關係能維持多久,全在于彼此的真心。
虛情假意往往沒了聯繫,重情重義才會換來不離不棄。
人這一生不會一直泥沙俱下,有風雨,也會有彩虹。
我們會遇見什麼,全由我們內在的質量所決定。
我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,就會遇到什麼樣的朋友,就會過什麼樣的人生。
讓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,才能與值得的人同行,擁有一段更美好的人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