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正見過世面的人,從不說3句話,別人自然會高看你

一禪 2021/09/02 檢舉 我要評論

見過世面,不是見多識廣,而是謙卑與溫柔。

常言說:與人交流,最暴露見識和情商。

判斷一個人人品如何,可能需要很長的時間。但是判斷一個人見識如何,卻只需要幾句話的功夫。

嘴巴一張一合之間,很多東西都會不經意地暴露出來。

比如說,見過世面的人,從來不會說以下3句話。

01

見過世面的人,從不說讀書無用

記得前陣子播完一期《最強大腦》後,朋友圈就被23歲的何猷君刷屏了。

這位史上最年輕的麻省理工金融碩士在「數字華容道」專案中僅用21秒的成績,就從100名學霸中勝出,奪得冠軍。

讓我意外的是,他雖是賭王何鴻燊之子,出身于身家數百億的家庭,但他卻比任何人都更加用功讀書。

從讀小學開始,何猷君就一直在學校裡名列前茅。

18歲,因為格外優異的成績被牛津和麻省理工同時錄取。

接著,他用了3年時間在麻省理工讀完了金融碩士,成為了麻省理工史上最年輕的碩士。

何鴻燊對子女的教育只有一句話:「我什麼都可以給你,唯一給不了你的就是學問。因為學問要靠自己去學、去問、去汲取。」

正是因為熱愛讀書,何猷君才成就了他的學霸人生。

或許有人會說:「讀那麼多書幹嘛?我也沒想過要做個學霸。」

記得白岩松曾經說過:讀書久了,你就會信一些東西,就有了一顆敬畏之心。有了敬畏之心,你就知道什麼是最好的,我可以去做,知道什麼是不好的,不可逾越。

換句話說,在讀書的過程中,你會慢慢找到你的信仰和精神支柱。

我想,這應該是一個人生存最基本的精神需求吧。

02

「我都這麼大年紀了......」

我的一個大學同學自畢業之後工作一直不順心,覺得在小公司裡是埋沒了自己的才華,但是大公司的學歷門檻他又邁不進去。他也想過去考研,但是沒幾天就放棄了,理由是:我今年都24了,已經太晚了。

周圍的人都勸他說,現在不晚,只要他想去就不晚。但他還是固執地認為太晚了,來不及了。

其實他的想法並不是個例,我們身邊從不缺少這樣的聲音:「我都多少歲了,幹什麼都晚了。」當他們想做任何有挑戰的事情時,這句話總是會第一時間蹦出來,抹殺他們嘗試的勇氣。

但是,因為年齡而放棄追尋,無疑是一件懦弱又目光短淺的事情。見過世面的人,從不因為年齡而放棄自我管理、放棄追求更美好的事物。

因為 看過的世界多了,就不會因為年齡而彷徨恐懼,反而會更從容、更穩重地做出每一個決定。

03

「你連這都不知道啊?」

聊天的時候最討厭這樣一種人,你說什麼他都要插上兩句來顯示自己的博學。

然後他說一件事問你知不知道,如果你回答不知道,他就會用不可置信的語氣說:「你居然連這都不知道啊?」

誇張的表情加上鄙視的態度,好像你不知道的是1+1=2一樣。

孟非說過: 「所有的優越感,都不是來自容貌、身材、知識、家族、財富、地位、成就和權利,它只來自缺見識和缺悲憫。

沒見過世面的人就如同生活在井底的青蛙,以為自己頭上那一方小小的天空便是整個世界。

所以他們讀了兩句古詩詞,就覺得自己滿腹經綸;知道了幾件八卦,就覺得自己知曉天下事;吃過一次牛排,就覺得要八分熟的人都是土鼈;擁有了幾樣奢侈品,就覺得自己已經躋身上流社會......

殊不知,這些時時刻刻爆棚的優越感,只會引起別人的反感,與暴露自己的無知。

而反之,越是見過世面的人,越懂得謙遜。因為見過的東西越多,就越知道世界之大,無奇不有。而自己所擁有的,所瞭解的,只不過是滄海一粟,不值一提。所以他們總會提醒自己,要時時刻刻保持平等謙和,戒驕戒躁。

見過世面,不是你周遊過多少國家,熟讀多少名著;也不是見過多少奢侈品,懂得多少用餐禮儀。

而是目光長遠,不因外部條件給自己設限,時時刻刻保持低調謙卑,用盡全力去經營自己的生活。

希望我們都能永遠富足,永遠自由,永遠溫柔,活出一個大格局的人生。

用戶評論
你可能會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