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家三毛曾說:
「世間的人和事,來和去都有它的時間,我們只需要把自己修煉成最好的樣子,然後靜靜地等待就好了。」
人活著, 閒時不荒廢自己,忙時不亂了陣腳。
因為人生在世,不會總是一帆風順,起起落落,才是人生常態。
真正的強者,經歷大浪淘沙後,仍能保持最好的狀態。
一個人最好的狀態,就是無事不閑,有事不亂。
哲學家巴斯卡說:
「幾乎我們所有的痛苦,都是來自我們不善于在房間裡獨處。」
很多人,最怕的就是讓他們和自己待一會。
如果他們沒了手機,就好像丟了魂一樣。
假使第二天不上班,那就一定要報復性熬夜,徹底放縱一下自己。
一個人最好的生活狀態,是閒暇沒事時,也能控制好自己。
就像胡適說的那樣:
「一個人成就怎樣,往往靠他怎樣利用他的閒暇時間。」
對閒暇時光的把握,藏著後半生的水準。
曾有人做過一個資料分析:
一個人的一生如果按72歲計算,那麼睡覺占了20年,吃飯占了6年,生病占了2年,文體活動占了8年,工作占了14年,而閒暇時間還有22年。
一個人怎樣利用閒置時間,決定了他人生的高度。
作家李尚龍講過他一個程序员朋友的事:
他剛辭了職,迷茫不定,情緒也不好,很久沒出去找工作。
當李尚龍都開始擔心他狀態,勸他隨便找個工作,他卻擺擺手:
「人生有多少時間可以這樣什麼也不做呢?」
就這樣靜靜待了一年,沒出去找工作,跟李尚龍的聯繫也少了。
等到再見面,李尚龍發現他已偷偷考下駕照,減肥20斤,還趁著一個人的時候,讀了100多本書。
更是考下了註冊會計師資格證,順利找到了會計師事務所的工作。
即便再閑,也能夠不急不躁,全心全意地去生活。
周國平曾說:
「我獨處時從來不會感到無聊或厭煩,和無關緊要的人閒聊奉承才是我最難以忍受的事情。」
相比和別人湊在一起說天道地,更喜歡一個人靜靜地做自己喜歡做的事。
真正優秀的人,懂得利用好自己的閒暇時間,把自己修煉成最好的樣子。
《大學》有言:
「靜而後能安,安而後能慮,慮而後能得。」
生活總是泥沙俱下,遇到什麼人,發生什麼事,我們無法決定。
無論當下的情況如何,若能冷靜下來,從容以對,會發現沒有過不去的坎,凡事都有解決的辦法。
湛然圓禪師說:
「子如一念不生,山河大地當下泯絕,何處更有山河大地來!」
當我們沉著冷靜時,可以用最好的狀態直面生活中的各種苦難。
看過這樣一個故事:
日本江戶時期,時局動亂。
有一個茶師特意打扮成武士的模樣,走在大街上。
這時迎面走來一個浪人,向茶師挑釁說,你也是武士,咱倆比比劍吧。
茶師坦白地說:
「對不起,我雖然做了武士的裝扮,但我只是一個茶匠,論刀劍之技不是您的對手。」
浪人看他軟弱,更是步步緊逼,說:
「你不是一個武士而穿著武士的衣服,就是有辱尊嚴,你就更應該死在我的劍下!」
茶師一想,躲是躲不過去了,就說:
「等我把手上的事情做完,再來與您比試吧。」
浪人想了想答應了。
這個茶師直奔京城最著名的大武館,請求劍匠用最短的時間教他一個有尊嚴的死法。
劍匠非常吃驚地說:
「來我這兒的所有人都是為了求生,你是第一個求死的。這是為什麼?」
茶師把與浪人相遇的情形複述了一遍。
劍匠說:
「那好吧,你就再為我泡一遍茶,然後我再告訴你辦法。」
茶師很是傷感,他想到這可能是生平最後一次泡茶,心情格外敬謹莊嚴,他做得很用心,很從容地看著山泉水在小爐上燒開,然後把茶葉放進去,洗茶,濾茶,比武的事早就化作一縷青煙,消失了。
劍匠很受感動,感歎道:
「您用不著學習死的方法了,以您泡茶的心境,與任何武士比武都能取勝!您再遇到那個浪人,就以剛才的心境去做吧!」
劍匠于是教了茶匠比武之前的基本姿勢。
茶匠回到與浪人相遇的地方,向浪人深深一鞠躬,對浪人說:
「對不起,我來晚了!我們開始比試吧。」
然後,他脫下短外褂,小心地折疊好,系上纏頭,圍上腰帶,把褲裙拉高,將長刀舉過頭頂,擺好將對手砍倒的姿勢。
閉上眼睛,靜下心來,等待對手的攻擊。
浪人在一旁看到茶匠決鬥的動作,早就嚇呆了,跪在地上連聲求饒。
不是風動,不是樹動,而是仁者心動。
這世間的一切變幻,都是我們的心念波動。
生命歷程中的快樂或痛苦,都像是水中看花,一定會在時光裡流走的。
一個有事不亂的人,一定有一顆清明、柔軟的心。
梭羅說過一句話:
「一個人越是有許多事情能夠放下,他越是富有。」
一個內心豐富的人,不會被外界環境打擾。
因為他能放下一切喧囂和繁華,平靜從容的面對一切。
就像羅曼•羅蘭所說的:
「一個內心充滿了陽光的人,一個生氣勃勃的人,為什麼要到本身以外尋找陽光和生命呢?」
胸中有乾坤,腳下踏山河。
不因往事愁,不為來日憂,隨處做主,立處皆真。
《後漢書·郭泰傳》裡有這樣一個故事:
郭泰在太原時,有一天看到路上有一個人背著個瓦罐走路,走著走著,這瓦罐突然掉到地上去了,嘩啦一聲,嚇人一跳。
誰知那個行路人看也不看,繼續走它的路,就像什麼事也沒有發生一樣。
郭泰看了覺得很奇怪,就主動上前問他:「為什麼你的瓦罐摔碎了,看也不看,棄之不顧,繼續走路?」
那人回答:
「破都破了,再看還有什麼用呢?」
內心豐富的人,有拿得起的歡喜,也有放得下的豁達。
楊絳先生曾說:
「簡樸的生活、高貴的靈魂,是人生的至高境界。」
如同山間野菊一般,不與群芳競姝麗,為自己而活,芳香自在。
內心豐富,活得清醒,生活才能多姿多彩。
作家雪小禪曾說:
「人到了一定年紀,是往回收的,收到最後,三兩知己,一杯淺茶,簡簡單單,把生活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。」
人生的最大意義不在于奔赴某一個目的,而在于承擔每個過程。
當我們穿過歲月的河流後發現,命由己造,人生路會走向何處,都是自己一次次的選擇。
閒時不荒廢自己,才能有精彩的明天;
忙時不亂了陣腳,才會有從容的人生;
內心豐富的人,人生處處是風景,看世間萬物都如蓮花般清雅。
餘生,願你我都能保持內心的豐盈,才能遇見更好的自己,擁有一段更坦蕩的人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