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:與人交往,別刻意討好
在人際交往中,有這樣一個名詞,叫「討好型人格」。
意思,其實就是字面上提到的,不管跟什麼樣的人交往,都試圖去討好對方,以此換來別人對自己的好印象。
其中,過程中不乏讓自己變得「沒自尊」、「卑微」,甚至為了讓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留有好印象,從不知道拒絕別人的無理要求。
其實,這樣做人,真的很累,不止身體上的,還有精神上的。
與人相處時,總想著讓別人對自己留下好印象,讓別人喜歡自己,說得直白一些,這種人就是「老好人」。
本著「吃虧是福」的原則,大多數老好人們哪怕在生活中、工作上遇到了不公平的待遇,也從來都是順從。
公司的老員工阿成,就是一個實打實的「老好人」。
記得剛來公司那會,他總說自己是個實習生,大家有什麼要求都可以儘管提。
于是,他成了整個公司最「忙」的人。
每天不是給同事們倒水就是買咖啡,幾乎整個辦公室的快遞、外賣,也都是他下樓取快遞。
看到這裡,你是不是想到了《三十而已》裡的鐘曉芹?
對,其實他真的就像是現實版的「鐘曉芹」,不管做什麼都生怕惹得同事不痛快,于是他便強迫自己去討好,寧可自己不痛快,也要盡力討好別人。
後來,阿成也在公司待了挺長時間了,中間陸陸續續來了很多新人。
新人來了之後,阿誠總是無條件去幫助新人解決工作上的問題,甚至還會陪著他們加班,給他們培訓。
說實話,這樣做的阿誠,人緣的確非常好,公司裡的每個人都需要他,一有問題也馬上想到他。
然而,有一次,阿誠生病請假了,在他請假的過程中,依舊不斷有人打電話給他,詢問他各種問題,想得到他的幫助。
阿誠說自己生病了,等回公司再說,沒想到有個同事直接生氣了,張嘴就說:
「幫別人不幫我?你是不是看不起我。」
沒辦法,阿誠最後病還沒好,就回了公司上班了。
大家覺得,阿誠無條件幫助自己,就是件理所當然的事,如果不幫,要麼是看不起自己,要麼就說阿誠裝。
其實,在生活中,我們每個人都有這種傾向,會把別人對自己的好,當成理所當然,覺得對方就該如此對待自己。
當某一天,你習慣了對方的無條件付出,可對方卻忘了付出,你就會變得暴躁不安,甚至會直接詆毀對方看不起自己。
這世上,哪有誰必須對誰好呢?就算是親生父母或者孩子,在某些事上,也是沒有義務的。
之所以去對你好,並不是你有多厲害,而是你對他們來說很重要,因為一份情,所以他們才願意對你好。
而當別人對你好的時候,你若是不知道感恩,只看到對方沒有幫你的那次,那麼你這一生註定是自私的,是失敗的。
對于阿誠的同事來說,大家只考慮到自己,卻從未考慮過阿誠的感受。
後來,阿誠辭職了。
他說:「我以為幫助別人,可以快樂自己,可是沒想到太累了,體力上的累,我可以通過休息來恢復,但是心靈上的類,讓我喘不過氣。」
其實,有句老話,說得很對:
「恩不可過,過施則不繼,不繼則怨生。」
仔細想想,確實如此,有些好你如果給多了,對方不但不會感恩,當某一天你給得少了,對方還會埋怨你。
做好人是可以,但是千萬不能做老好人;幫助別人是可以的,但是如果經常無條件地幫別人。
因為,你一旦讓他們養成了習慣,某一天當你沒有幫助他們時,他們會用讓你最受傷的方式,怨恨你。
02:與人交往時,一定要學會說「不」
三毛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:
「當一個人開口提出要求的時候,他的心裡本來就預備好了兩種答案。給他任何一個其中的答案,都是他意料中的。」
對此,深以為然。
生活中,我們總是不懂得如何去拒絕別人,害怕拒絕別人就會給他們留下不好的印象,怕拒絕別人就會讓他們討厭自己。
但他們卻未曾考慮過,如果一段感情,因為拒絕就破碎了,那這段感情,真的值得他們卑微討好嗎?
曾經,我也是個不會拒絕別人的人,不管別人提什麼要求,總是盡力去滿足。
後來我發現,幫別人完成別人沒完成的工作,會影響自己的心情;幫別人帶早餐,很可能就會讓自己遲到;給同事買咖啡,結果自己卻捨不得買。
最後,不僅覺得自己越來越多累了,就連煩心事也多了起來。
生活中,絕大多數的煩惱,其實都源自我們不會拒絕別人。
工作上無條件幫忙,生活中隨叫隨到,有人需要幫助更是來者不拒。
久而久之,別人不僅不會感激你,反而會把一切當成習慣,當成理所當然的事情。
別人的麻煩是少了,而你的煩惱只會越來越多。
何必呢?
想清楚,你又不是只有這一個朋友、同事,又不是一定非要和他處好關係,又不是一定非要討好他。
記得《人間失格》裡有這樣一句話:
「我的不幸,恰恰在于我缺乏拒絕的能力。我害怕一旦拒絕別人,便會在彼此心裡留下永遠無法癒合的裂痕。」
生活中,有很多人有著同樣的想法。,怕拒絕別人就會傷害到感情,害怕說「不」之後,就會破壞掉兩個人的關係。
殊不知,我們最應該考慮的是自己,而不是一味卑微地委曲求全,去想著如何維繫關係,去討好別人。
03:與人交往時,你要記得善待自己
每次看《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》時,都會格外心疼這個不幸的女人。
松子她渴望愛,渴望被愛。
但是,她每一次都把自己放得很低、很低,每一次都不斷討好著別人。
最後,不僅沒有得到愛,反而成了被辜負,被嫌棄的那個人。
蔣方舟說過:
「真正能夠欣賞你的人,永遠欣賞的是你驕傲的樣子,而不是你故作謙卑和故意討好的樣子。」
講真的,若是用討好和迎合,換來他人的好感,根本就不靠譜,這就如一盤散沙,都不用風吹,走兩步就散了。
記得曾經看過一個故事:
一天,一位父親去接女兒放學,女兒拉著父親的手,委屈地說道:
「爸爸,我覺得班級裡,有些同學好像不太喜歡我,我該怎麼辦呀?要不我帶點零食或者玩具給他們吧,這樣他們就喜歡我了。」
父親頓了頓,然後深情地看著女兒,蹲下來問道:
「那我來問你,你喜歡你自己嗎?」
女兒毫不猶豫地回答說:「當然喜歡了,我怎麼可能不喜歡我自己呢。」
這個時候,父親微笑著對女兒說:
「你自己喜歡自己,就夠了呀。人這一輩子,不管你做得多好,都會有人不喜歡你的。畢竟,每個人都不同,每個人看待別人的眼光也不同。你如果想要所有人都喜歡你,那你就會做許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。
一直委屈自己,去討好別人,讓別人喜歡你,這反而會讓別人忽視你,輕視你。你只需要做你喜歡的自己,做真實的自己就夠了。」
是啊,不管你做得多好,也會有人不喜歡你,因為喜不喜歡你,是別人自己的決定,跟你根本就沒關係。
就拿我自己來說,我在帶學員的時候,有大部分的同學都喜歡我講課的方式,甚至官方運營也能體諒我的付出。
但其中就有那麼一兩個特例,他們不僅不喜歡我的代課風格,甚至他們會噴每一個他們看起來不夠完美的人。
天底下,哪有什麼完美的人,在這個世界上,有些人不管你說什麼,做什麼,他們都不喜歡你,但也總有人會愛你,會喜歡你,會接受不完美的你。
而我們要做的,不是因為那一小撮不喜歡自己的人而煩惱,我們應該為有一些人喜歡我們,愛我們而感到高興。
因為,這輩子你不必討好所有人,有些人根本不值得你去討好,有些人根本就不配你去討好。
你要做的,是好好做自己,好好善待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