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就像是洋流,浩浩蕩蕩地向前流去,途中難免遇到淺灘和觸礁。
每到這種時候,真正能拉我們一把的擺渡人,是自己。
越過越順的人生,都濃縮成了以下三句話。
江南說:
「人之所以煩惱,在于追求錯誤的東西。
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,別人也永遠不可能給你煩惱。
因為你自己的內心,你放不下。好好的管教你自己,不要管別人。」
這個世界上的煩惱大多都是我們自己強加給自己的,一個真正無欲無求的人,想必更沒有痛苦、執念或遺憾等情緒。
那些困住我們的囚籠,多是從我們有了欲望的那一刻開始,就悄悄在心裡紮根了。
煩惱雖無數,不找自然無,世上本無事,庸人自擾之。
人與人的相處,大多是落花流水,相交無痕,今天過不去的事,當你老年回顧一生時,可能都看不到它。
外界的人和事都非我們的煩惱的主要來源。
我們大多數的煩惱,都來自于自己的心。
煩惱無數,想開始晴天;繁華三千,看淡是雲煙。
就如王陽明所說:
「萬事萬物都是人內心的投射。」
一個人的命運百分之九十不是由事情決定的,而是自己的心態決定的。
人,之所以會累,不是別人 賦加 的疲憊,而是自己不放過自己。
世界如一面鏡子,皺眉視之,它也皺眉看你;笑著對它,它也笑著看你。
你的態度,決定了你走什麼樣的路,遇什麼樣的人,過什麼樣的人生。
煩惱因我而起,也會因我而滅,明白自己是唯一的答案,才能活得自在。
有這樣一句話:
「沒人願意被關在籠子裡,問題是,給你一片漫無邊際的天空,你是不是真的敢要。」
夢想每個人都有,但不同的是,有的人成了真;有的人落了空;還有的人,終其一生都沒邁出第一步。
做了,才知道是對是錯,是曲是直。做了,才知道哪裡有不足,還要走多遠才能追得上。
有人曾問曾國藩:
「您每天日理萬機,軍務政務繁忙,但您學問方面做得也非常出色,是怎麼做到的?」
曾國藩答道:
「當讀書,則讀書,心無著于見客也;
當見客,則見客,心無著于讀書也,一有著,則私也。
靈明無著,物來順應,未來不迎,當時不雜,既過不戀。」
讀書時不想著見客,見客時不想著讀書,是說事情沒發生之前不患得患失,如果事情來了,就坦然面對。
心態對了,人生就順了。所以,別想太多,做了再說。
你儘管去做三四月的事,在七八月自有答案。
但行好事,莫問前程。
人生的很多東西,往往與我們有著既定的緣分。
來時便來,去時自去;得失看淡,方能聚散自然。
是你的,總歸是你的,別人搶也搶不走;不是你的,哪怕拼盡全力得到了,也註定留不住。
有得必有失,是生命的必然;有聚必有散,是命運的成全。
世上沒有絕望的處境,只有對處境絕望的人。
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:
一個普通的公司小職員,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,花了兩元錢買了一張彩票玩。
出人意料的是,彩票竟中了大獎,于是喜歡跑車的他便用獎金買了一輛跑車。
小職員十分喜歡這輛跑車,每日都駕駛跑車去兜風,然後好景不長,跑車被偷了。
朋友們紛紛來安慰他,言語中似乎擔心他想不開,他卻笑呵呵地說:
「如果你們有誰不小心丟了兩塊錢,會尋死覓活嗎?」
面對朋友們的疑惑,小職員道:
「我用兩塊錢買了彩票,因此得到了這輛車, 現在車丟了,不就是兩塊錢的損失嗎?」
命裡有時終須有,命裡無時莫強求。
把得當做獎勵,不志得意滿;把失當做經歷,不消極懈怠。
世上的事有得必有失,最後都逃不過歸零。
有這樣一句話:
「即使我們擁有了全世界,也只能日食三餐, 夜寐一床。」
人和人的地位和財富可能會有不同,但卻一樣要每餐只能填飽一個胃,每晚只能睡一張床。
有很多事都可以讓我們感到幸福,不一定需要多少物質或榮譽。
知足常樂,別讓「得失心」變成一團亂麻,亂糟糟地纏繞住你,把你束縛得不能呼吸。
不為明天而焦灼,不為昨天而歎息,只為今天更美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