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今,越來越多的人把「會賺錢、賺大錢」當作自己的人生追求。
這倒不是說人們不去追求靈魂的豐滿、精神的富足,而是必須先有充裕的物質基礎,才會有閒情逸致去昇華人生。
然而,大多數人雖說可以吃飽穿暖,但仍然談不上物質生活充裕。日常開銷、子女教育、各種貸款,幾乎掏空了腰包。
因此,很多人想變得「會賺錢」。不過可惜的是,他們始終沒有真正賺到錢。
事實上,一個人會不會賺錢,雖然與能力大小有關,但更重要的是看他的習慣好不好。
成績好的學生,不一定擁有特別的天賦,而是有良好的學習習慣;收入高的人,不一定擁有特殊的技能,卻常常有優秀的工作習慣。
孔子說:人人都嚮往富貴和地位,但每個人使用的方式卻不盡相同。方式不同,正是因為習慣不同。
只要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:「會賺錢」的人,往往會有以下三個好習慣。看看你有幾個?
一分本事一分銀
俗語說:「遍地是黃金,一分本事一分銀。」
在如今這個時代,機會遍地都是,人人都可以通過不同的管道和平臺展現自己。關鍵是:我們究竟有幾分本事?
《南史》雲:舉大事必有所資。
一個人如果想做出一番事業,就必須擁有可以倚仗的資本。
那些「會賺錢」的人,通常都有「勤學本事」的好習慣,使自己擁有更多賺錢的資本。
在這個時代,你多學一樣本事,不僅能少說一句求人的話,還能多一次賺錢的機會。
尤其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,工作能力再強,最多也就是在單位當個小領導。
但如果你勤學本事,就可以發展自己的副業——這是屬於自己的事業,同時也擁有無限可能。
一個人有多大的本事,就有多大的機會。勤學本事,是我們逆襲的最佳方式之一。
義不理財
為人仗義是一件好事,但「仗義」也要講究分寸。
《增廣賢文》說:慈不掌兵,義不理財。
一個人如果過於心軟就不適合帶兵打仗,過於仗義就不適合掌管財務。
我們都聽說過「仗義疏財」這個成語。
交友甚廣的人,往往會花很多時間和金錢在「維繫感情」這件事上。但是,需要特地花時間和金錢維繫的朋友,是真正的朋友嗎?
況且,一天終究只有24小時,若是經常把時間花在這些地方,又哪裡有空去提升能力、賺更多錢?
會賺錢的人,是懂得善用時間的人。
一個人越想成大器,就越要遠離不必要的社交。把時間花在「賺錢」的事上,才能真正賺到錢。
燈常撥才亮
很多年前,人們用蠟燭照明,在燭光黯淡之時,要及時地撥一撥燈芯,蠟燭才會更亮。
同樣的道理,如果想讓自己的財富之火越燒越旺,也要及時行動。
《荀子》有雲:道雖邇,不行不至;事雖小,不為不成。
《荀子》這句話的意思是說:即使目的地再近,但你不出發就不會到達;即使事情再小,你不去做也不會完成。
如今有很多人,天天做著「暴富」的美夢——想變得更富有,是人之常情,無可厚非。
但是,你讓他們去看書學習新技能,他們說枯燥無味;你讓他們發展一下副業,他們說上班已經太累。
既不及時行動,又希望自己發大財,世界上哪有這麼好的事情?
看看身邊那些賺到錢的人,哪一個沒有「及時行動」的好習慣?哪一個不是雷厲風行,及時把想法變為現實?
如果你想賺錢,不要過於思前想後——先去做,然後再在這個過程中解決一個個困難。
《史記》中說:禍亂不會沒緣由地發生,幸福也不會憑空到來。
一個人如果不去拼搏努力,今後就會更窮;但如果從現在開始改正不良習慣,今後就會越混越好。
正所謂「習慣決定成敗」。越想掙錢,越要養成「勤學本事、善用時間、及時行動」這三個好習慣,才能讓錢來找你。